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新闻动态

今晚8点,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带您领略最美郴州

发布时间:Thu Jun 29 14:18:03 GMT+08:00 2023

郴州籍央视主持人龙洋和嘉宾单霁翔、杜江一起来到湖南郴州,踏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湘楚大地,带大家领略秀美山水赋予三湘大地非遗文化独有的底色和韵味,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之旅!


《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将于6月24日(星期六)在中央电视台CCTV—1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郴州5大非遗项目将在节目中惊艳亮相,诚挚邀请您届时观看。


节目关注的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湘昆、传统银饰锻制技艺(郴州银饰锻制技艺)、嘉禾伴嫁歌、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糍粑制作技艺(大禾米糍制作技艺)等 5项。


《非遗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旅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全新的方式呈现非遗的创新成果、历史底蕴、中国智慧和东方美学。栏目每期时长90分钟,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周六晚八点黄金档播出,是今年央视综合频道主打和热播的一档节目。


《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以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度假区古色古香的建筑为基础场景,在古韵悠悠的场景中沉浸式体验湖南各地的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探讨非遗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相融相生。郴州籍央视主持人龙洋和嘉宾单霁翔、杜江一起,带领观众感受湖南历史文化的千年变迁,看到湖南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领略.jpg


有着2000年文明的郴州

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其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10 个

省级非遗项目 28 个

市级非遗项目 101 个


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


“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味道鲜美,做法讲究,包括备粉、熬汤、煮粉三大步骤十六道工序,均在当地加工完成,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如今,栖凤渡鱼粉已经慢慢成为郴州的地理文化坐标,成为外乡游子惦记在内心中的一道乡愁。2016年,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入选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领略2.jpg


湘昆


昆曲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是世界上三大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明代中期以后,昆曲开始在湖南郴州一带流行,被称为湘昆。


2001年5月,湘昆与苏昆、浙昆、京昆等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又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领略3.png


郴州银饰锻制技艺


郴州银饰锻制技艺始于明末,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开始主要源于永兴县。银饰手工制作技艺伴随着永兴传统金银冶炼技艺发展而来,从绘图到雕刻和制作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20多道工序,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制银工艺难以比拟的。其种类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和人物装饰类,日常生活用具多为餐具、茶具、酒具等;装饰类多为手饰、脚饰、颈饰等。


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领略4.png


嘉禾伴嫁歌


伴嫁歌是郴州市嘉禾县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发源于秦汉间。唐宋时,表现形式已日臻完美,明清之际则达鼎盛,一路传承,清末、民初延绵不绝。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美誉。


2006年,嘉禾伴嫁歌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5月24日,嘉禾伴嫁歌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领略5.jpg


大禾米糍制作技艺


汝城热水镇素有“华南第一泉”美称,制作大禾米糍代代相传由来已久,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成为当地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上佳礼品,尤其是形成了年初一不吃饭肉吃糍粑的特定习俗,被当地土话唤为“抖”糍粑。


大禾米糍由大禾米、槐花、栀子、植物碱、饮用水等材料制作而成,要经过泡米、制碱水、蒸米饭、上色、抖糍粑、成型、摊凉等多道工序,整套工艺流程走完,大约需要3天时间。2016年,热水镇大禾米糍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郴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领略6.png


汝城香火龙


汝城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香火龙的制作材料以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竹片、竹竿及特制的龙香为主,舞香火龙多定在每年正月的元宵节期间,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领略7.jpg


湘南木雕


湘南木雕萌芽于战国,在明清时期进入鼎盛阶段。主要有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和祭祀木雕三大类。题材内容多数来自民间广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等。


湘南木雕形态各异,品种多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多采用镂雕、深浅浮雕、透雕、圆雕以及阴阳线刻的表现形式。郴州以临武、嘉禾、宜章、汝城、资兴等六县市最具有代表性。体现了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2021年12月,湘南木雕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


领略8.png


龙须草席编织


在郴州市临武县山区生长着一种特有的植物——龙须草。当地人利用其中空、透气的特性,制作出闻名遐迩的“龙须草席”。龙须草席编织,从有文字记载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54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参展,它被誉为“世界手工艺品之独有”。2014年,龙须草编织列入郴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须草席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分为采草、煮草、晒草等十几道工序。经过晾晒,龙须草变成谷黄色后,还需木锤锤打,刀刮,直至平整光滑才能编织草席。一件1.8米的龙须草席手工制品需要8000根左右龙须草,艺人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编织完成。


领略9.png


大布江拼布绣


大布江拼布绣起源于汉,是一种原生态造型艺术,主要是由各种碎布拼绣而成。其特点是构图饱满,用色奔突,造成夸张,针法技法巧妙多变。结合传承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精心制作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传达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而现代大布江拼布绣则在秉承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种类的表现方式,采用现代美术设计理念,加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布江拼布绣2012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大布江拼布绣已经编入湖南省劳动教育实践高中教材。


领略10.png



办会兴城,郴州市以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积极组织策划开展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旅发大会赋能添彩。


千年郴州精粹

尽寄郴州长卷

《非遗里的中国》

邀您一起走进郴州

见证非遗之美

为您呈上

一卷文化 一卷历史 一卷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