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资源库> 娄底市

详情介绍

珠梅抬故事是融故事、力学、美学、戏曲、扎技、纸塑于一体的大型民间文艺活动,湖南省涟源市龙塘 镇珠梅云河新村为核心流布区。

 

珠梅抬故事源于古老的祭祀活动“抬菩萨”习俗,是村民祈求国泰民安、地方清泰的斋醮仪式的一部分,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抬故事”。从明代开始,每年秋天八、九月间,数百人集合在一起,抬着几十台“故 事”,游村串户,以偿还春上许下的心愿,成千上万的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分享这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 盛宴。活动中的“抬菩萨”祭祀活动须依科法事三天,主要议程包括开坛迎神、请水、净坛、念经、拜忏、抬故事、酬恩祈福、游船忏灶、交愿、赈孤、安泰等。抬故事有日故事和夜故事之分。珠梅抬故事的内容 撷取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戏剧故事、英雄故事中的经典情节。表现形式从传统的高低桩发展 到现在,更加丰富多样,有筒车故事、秋千故事、船故事、纸扎故事等。其中高低桩是每台故事一个座台, 以 0.8 米见方的方桌为座,上铺红毡,座上安纸塑包装的铁架,铁架上安座位,整高 4 米左右,分上、中、 下三层人物,上层是 10 个月左右的婴儿,象征“太子”或“天宫吉星”,中层是 10 岁左右的少儿扮演的“君 臣”“将相”,是依据故事情节化妆的主角,下层是壮年汉子,称轿夫、武士,左右为卫士,一台一个人物, 一台或多台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夜故事始于清代,就是在故事台桌上增加一柱北斗七星灯(寓意长寿之灯)。 白天“抬故事”是为了平安清泰,晚上“抬故事”是为了健康长寿,而让小孩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则是希望 后代的快乐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田间地头的珠梅抬故事


新改装故事《五美图》


珠梅抬故事依靠民间集体传承,在实践中相互学习掌握,唯有化妆要有专业知识和基本功底,需一对一 的师徒传承,现在也开始通过学校教学传承。珠梅抬故事以娱神娱人为目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 于一体,与民间信仰、民间习俗相融。这种特色鲜明的地方民俗活动,对陶冶人们的情操,传承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乡村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项目保护单位:涟源市文化馆


传承人:


刘齐跃 (1962 年 11 月— )男, 汉族,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云 肖村人,抬阁(珠梅抬故事) 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传承人。 自 1980 年起,他每年组 织参与近 20 台故事至现在每 年 40 至 60 台 故 事。 经 过 30多年的实践,他在熟练掌握并能完整演示传统抬故事全过程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抬故事形式、丰富抬故事内 容。由传统的高低桩发展到现在的筒车故事、秋千故事、船故事、蚌壳故事、地故事、纸扎故事、夜故事等。 他还组织行家对多个故事和人物的化妆、服装、道具进行挖掘整理,编撰成《抬故事资料》。2016 年建立 起抬故事的传习所,积极开班传授抬故事知识与扎故事技巧,共培训 1000 多人次,为珠梅抬故事的传承与 发展作出了贡献。


刘齐跃.png

刘齐跃抬演现场授徒


刘如松 (1965 年 2 月— )男,汉族,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珠梅村人,抬阁(珠梅抬故事)的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88 年起,他开始担任珠梅抬故事的化妆工作 1989 年开始负责珠梅上湾故事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每年 组织参与 18 台故事的抬演活动并独立完成化妆工作。曾参与湖南省首届抬阁联盟文化节、国家地质公园开 园仪式等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涟源影像志”拍摄。参与珠梅抬故事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撰,亲 手绘制《故事人物脸 谱》实用图册。还协 助组织经验交流、观 摩调研活动,开班传 教抬阁专业知识和化 妆技术。在继承传统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鼎力促进珠梅抬故事 的传承与发展。


刘如松.png

刘如松为小演员化妆

24小时服务热线:0731-89923937
E-mail:hunanfeiyi@163.com
微信公众号:湖南非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府中路369号星城荣域综合楼B座1106A
Copyright 202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本站建议使用火狐,谷歌,IE10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